對日本古代史的人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古代日本在大約百年間遷了四次都城,就是題目上所寫的藤原京、平城京、長岡京、平安京。大家看到這個可能就會糊涂,糊涂就對了,可能日本人也不明白這四個都城的區別以及遷都的順序,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解說一下吧~
藤原京

公元676年,日本天武天皇開始下令建藤原京,說是要將其作為長期的都城(立了一個超大的FLAG)。藤原京作為日本的都城只有16年。藤原京位于今天的奈良橿原市和明日香村那一帶。面值約25平方公里,在當時已經是面積相當大的都城了。
因為其面積,所以工程也很耗時間。676年開的工,結果到704年才完工。這樣看,大家可能認為時間花得也太久了,這其中是有緣由的,因為開工期間天武天皇駕崩了,所以就暫停了。后來下一任天皇持統天皇在690年的時候才下令重新開工。所以算下來大概花了14年的時間建造這個都城。
持統天皇在694年的12月30日遷入了藤原京。但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根本就沒有藤原京這個名字出現。因為藤原京是江戶時代叫的。當時的名稱叫做「新益京(あらましのみやこ)」。
藤原京是當時第一次這樣大規模建造的都城,它就是模仿長安建的。要說藤原京的最大特征則是其中的藤原宮了。藤原宮設在都城中央(這和平城京、平安京不同),藤原京的城額中沒有防備外來攻擊的武器。藤原京雖然只有16年作為首都的時間,但是它卻服侍了三位天皇。
那么為什么藤原京只做了16年的首都呢?其中最有力的說法是說衛生問題。藤原京位于東南的高出,西北低的地方,因為其高度差導致流進城的水不干凈,形成了傳染病。
還有另外一個說法是藤原不比等不同意。藤原京的附近存在著很多舊的豪族,作為右大臣的藤原不比等當然是希望離舊豪族遠一點啦。
雖然只有短短16年作為都城的藤原京,但說起日本最古來的都城,指的就是它了。
平城京

遷入平城京是持統天皇的孫子文武天皇掌權時所作的決定。但是,之后文武天皇(享年25歲)就駕崩了,他的母親元明天皇即位,敲定了708年遷入平城京。從704年完工的藤原京遷到平城京時,已經是710年了。
平城京位于今天的奈良市及大和郡山市附近。雖然位置不遠,但是因為計劃到實行的時間短,遷都過去的時候只完工了朝廷的正殿太極殿以及其它官廳。
上面有談到天皇生活的藤原宮在設在藤原京中央,但是平城京中,天皇生活的平城宮在平城京的北邊。還有,藤原京幾乎是呈正方形的都城,但是平城京是東西狹長的都城。
平城京和藤原京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從北邊的平城宮到南端的朱雀大路變寬了。并且以朱雀大路為中心,平城宮的左邊叫“左京”,右邊叫“右京”。在“左京”的更外面稱為“外京”,那里有興福寺、元興寺等大的寺廟。
平城京的規模為24平方公里,作了74年的首都,被稱為“奈良之都”,F在在奈良有復原的朱雀門和東院庭園可以去觀賞。
長岡京

長岡京是日本第50代天皇桓武天皇下令建造的都城。長岡京在今天的京都向日市和長岡京市那一帶。
那么問題來了,平城京好好地作了74年的首都,為什么又要建造長岡京呢?
其中有多種說法。第一個說法說是長岡京的所處位置很好,其附近有桂川和宇治川這樣的河流,不用擔心水的問題。再加上有河流的話就可以多方面的解決交通問題,相對以前就多了水上交通。
第二個說法是桓武天皇的血脈。平城京和藤原京的時代,是天武天皇一系的血脈。但是桓武天皇是天智天皇的那一系。天智天皇是天武天皇的哥哥,以中大兄皇子的身份被世人熟知。但是,天智天皇駕崩后,天智天皇的太子大友皇子和天武天皇爭奪皇位,輸給了天武天皇。到了桓武天皇這里,就有了不想要天武天皇一系所造的都城,想要自己新建一個都城的說法。
還有一個說法是寺院的權利過大(前面有說到平城京旁有大的寺院),為了削減他們的權利,所以要遷都。
長岡京最大的特點是桓武天皇把自己的宮殿造的比地面高了15m以彰顯自己的皇威。
可是長岡京的建造一點都不順利,因為受到桓武天皇重用的藤原種繼(也是主持建造都城的人)被暗殺;肝涮旎史浅I鷼,要抓暗殺的主謀,聽說主謀中有自己的弟弟早良親王,他就將早良親王關起來,斷絕兄弟關系將其流放。但是早良親王說自己是冤枉的,便絕食抗議,最后身亡了。
早良親王死后,由于長期干旱饑餓開始,并且天花也開始蔓延。再加上桓武天皇的親人一個接一個地逝去。據說這是早良親王的怨靈作祟的,于是舉行了鎮魂儀式,但是在那兩個月后,下了大雨河水泛濫,都城受到了很大的損壞。
因此,在長岡京生活了10年,桓武天皇決定再次遷都。
平安京

桓武天皇遷都到平安京時是794年,F在京都市的道路幾乎就是當年平安京的道路,幾乎就是這么被保留下來了。平安京的位置在長岡京的東北方向10公里。有了前面幾次的經驗,建設平安京就各方面都考慮地很周到。比如在平安京附近的河流建設港口,準備洪水對策,批準與政治無關的寺院的建立等等。
因此平安京除了平清盛遷都到福原京(今天的兵庫縣)那一時期,平安京一直到1868年都是日本的首都。
看了那么多,大家都明白了嗎?